蘭溪市當下有多少古亭?57歲的王德文經過尋訪、調查,確定為78座,并寫下64座古亭的故事,出了一本書叫《亭亭之美》。 不過,王德文的作品遠不止于此。他最擅長的是對民國政區的研究。今年6月,他向蘭溪市檔案館捐贈了5塊民國時期的蘭溪縣門牌。他還跑遍蘭溪1900多個自然村,寫門額、古亭、古橋……這兩天,由他執行主編的新版《蘭溪市地名志》也進入印刷階段。 2018年,蘭溪市文史與文獻研究會成立,王德文成為會員,而他的日常身份是農民、水電工。有人稱他是“農民學者”,他笑笑說:“跟其他老師比起來,我書讀得少,功底淺,以后還得不斷學習! 從做公益開始文史之路 王德文的家是普通的農村自建房。有意思的是,在每一層的開放空間他都放了書柜,二樓的主臥里還有一個。書架上,多是與蘭溪歷史有關的文獻。 40歲前,王德文的人生跟歷史、研究、寫作等毫無關系。 高中畢業后,王德文去了部隊,學的是電工專業。退伍回鄉,到蘭溪一家磚瓦廠干了10多年。后來,水電方面的一技之長成為他謀生的手段。 工作間隙,王德文加入公益組織,資助困難學生。2017年,入選“發現最美金華人·金華好人榜”。證書被王德文珍藏,他說,這可能是這輩子最高的榮譽了。 王德文與文史研究的緣分,正是從做公益開始的。 走訪困難學生,總是要到很多村落,那些古橋、古亭、門額、古塔、古樹、古建筑……就一一進入王德文的手機相冊。每一張照片,王德文都備注了具體的村名,并同步上傳QQ空間。 起初,王德文拍得最多的是門額。古代稍為講究的建筑,一般都會有門額題字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昔日的大宅換了一茬一茬的主人,連宅院本身也逐漸頹廢、消失。然而,由于對門庭的格外珍視,相當部分的大門較好地保存了下來,那些寄托著主人愿望的門額耐人尋味。 2019年,蘭溪市歷史文化整理工程辦公室出版專著《蘭溪門額》,系統記錄、梳理了蘭溪的門額,而緣起正是王德文拍回的大量門額照片。書中,王德文也嘗試寫了一點文字!半m然沒能考上大學,但我在古跡上、在文獻中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,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! 手機打出一本書 有欣喜也有遺憾 明日非今日,長亭更短亭。蘭溪有豐富的古亭資源,每一座都凝結著先人的善美之心,庇護過來往行人和當地村民疲憊的身軀。一座古亭,一個故事,一段鄉愁。 王德文獨著的《亭亭之美》出版后,更多人看到了這位“農民學者”的功底及他對歷史考證的認真。王德文說,搞歷史研究要講事實!锻ねぶ馈酚涗浟颂m溪歷史上保存完好或已消失但有意義的古亭,這些古亭見證了朝代的更迭、歷史的變遷。這本書,是王德文通過實地考察、翻閱家譜,采訪當地老人后寫成的!耙郧安粫秒娔X,每一座古亭的故事都是我在手機上打出來的! 最早,王德文的交通工具是一輛摩托車,現在,已換成汽車。鄉野間,留下他或欣喜、或遺憾的身影。 蘭溪市蘭江街道陌址畈村有一座漢壽亭,是官道涼亭。亭中有兩塊石碑,一碑新立,一碑則為清代古碑。清代古碑上的碑文,大致記錄了這座涼亭的故事。咸豐年間,涼亭經受風吹雨打,年久失修,來往之人失去這個遮風躲雨的地方,很是不便。涼亭對面幾十米處,有一聲聞庵(禪院),僧人永見看在眼里、記在心頭,后在善男信女和鄉民的資助下將涼亭修繕一新。 當時,王德文將古碑的照片發到蘭溪文史與文獻研究會的微信群。有學者說:“你這塊碑上有重大發現!边@個發現,就在于碑文的落款署名:蘭溪縣僧會司僧會永見。 明清時期,省設僧綱司,府州設僧正司,縣設僧會司。僧會司是管理佛教的官方機構,僧會司的負責人叫僧會。當時,僧會永見所在的聲聞庵(禪院)應該就是蘭溪縣僧會司的駐地。而這一點,也在許多村民的口中得到了證實。 蘭溪縣僧會司自洪武年間始設,距今已有600多年,但一直只聞其名,從沒有發現過相關實物。王德文發現的這塊碑是一個驚喜。 64座古亭的故事中,還有一些待解之謎。比如,女埠街道的永安亭。關于亭的碑文,王德文前前后后嘗試讀了好幾遍。最終發現,碑文最后一行字是“十二齡幼童鄭修文沐手謹書”!12歲就得到眾人推舉給路亭寫碑,字跡娟秀,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!蓖醯挛恼f,他試圖找到關于這個孩子更多的歷史記載,無奈無從查詢。 鄭修文的永安亭碑文,不禁讓人浮想聯翩:他到底是怎樣的人?后來是鶴立雞群,還是泯然眾人矣?期待某一個機緣巧合,能解開這個12歲孩童之謎。 王德文說,不管是意外之喜還是勞而無功,都是研究文史的美妙之處。 筆記本電腦旁的老花鏡已200度,這兩年,王德文學會在電腦上打字,也學會編校!懊髂,我想出一本關于蘭溪古橋的書! |
GMT+8, 2024-5-31 20:55